电话:15310821309(可加微信)
电话:15310430939
微信:84801871
Q Q:84801871
邮箱:84801871@qq.com
网址:http://www.shbyz.com
地址:
江北区:重庆市江北区华新街江湾城十栋2504(轻轨华新街站一号出口)
渝中区:重庆市渝中区大坪英利国际广场2栋(轻轨大坪站6号出口)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z6com✿◈ღ,艺术摄影建筑摄影✿◈ღ,商业摄影新闻摄影莱卡镜头✿◈ღ,摄影常识✿◈ღ。今天的798仍旧披着工业废墟的外衣✿◈ღ,工业感却早已消靡✿◈ღ;仍旧冠以艺术区之名✿◈ღ,艺术的创造力尚余几分令人质疑✿◈ღ。这里容纳了众多国际性艺术机构✿◈ღ、画廊✿◈ღ、工作室✿◈ღ、咖啡馆✿◈ღ、书店✿◈ღ、小商铺✿◈ღ,却也难以避免地被这些机构修改着河北财达大智慧✿◈ღ、解构着✿◈ღ、重新定义着✿◈ღ。
这片工业建筑遗产当年的模样已经模糊✿◈ღ,我们试图还原798艺术区初创时的生态✿◈ღ,回溯798的“光辉岁月”✿◈ღ。而作为扎根于798的第一批艺术家之一✿◈ღ、第一间包豪斯工作室和第一家咖啡馆的主人✿◈ღ、早期重要艺术运动的发起人和策划人✿◈ღ,黄锐是最合适的记忆之源✿◈ღ。
2000年12月✿◈ღ,在国企改制的经济政策之下✿◈ღ,原先代号700✿◈ღ、706✿◈ღ、707✿◈ღ、718河北财达大智慧✿◈ღ、797✿◈ღ、798的国营工厂重组为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七星集团)✿◈ღ,大量闲置厂房开始对外出租✿◈ღ。
2002年1月8日✿◈ღ,早年“星星画会”的成员黄锐回到北京✿◈ღ,与艾未未✿◈ღ、艾丹兄弟俩及几个朋友一行六七人✿◈ღ,第一次来到798✿◈ღ。作为北京人✿◈ღ,黄锐早年便知道798工厂✿◈ღ,但他无法预见这个昔日的老厂区会成为他以后发展的根据地✿◈ღ,乃至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的试验场✿◈ღ。
黄锐老师很坦诚✿◈ღ:“798有暖气✿◈ღ,这是它吸引我的最大原因✿◈ღ。”此外✿◈ღ,同2000年已经“入驻”的洪晃和美国出版人Robert Bernell一样✿◈ღ,他们共同看中的还有厂房整洁大气✿◈ღ,工人有秩序✿◈ღ,租金低✿◈ღ,有食堂✿◈ღ。
可惜✿◈ღ,黄锐并未能租到满意的工作空间✿◈ღ。负责人告诉黄锐✿◈ღ,798已经没有可对外出租的空间了✿◈ღ。于是黄锐干脆自己动手✿◈ღ,在靠近暖气管道的地方搭了简易窝棚✿◈ღ,还画了一些建筑改造图✿◈ღ,一直坚持到4月✿◈ღ。这时✿◈ღ,物业告知黄锐✿◈ღ,距此三四百米还有一个荒僻的车间闲置着✿◈ღ。这个车间最终成为了黄锐在国内的第一个工作室✿◈ღ。
“建筑本身就是一位美女✿◈ღ,你要打扮她✿◈ღ,给她买嫁妆……”工作室大概260平方米✿◈ღ,当时的月租金只要一千多✿◈ღ,但是黄锐花费14万对工作室进行了装修改造✿◈ღ,将家和工作室合二为一✿◈ღ,形成在当时很新潮的SOHO格局✿◈ღ。在日本常年工作生活的经历让黄锐对生活有着不同的感受✿◈ღ。物的材质✿◈ღ、结构✿◈ღ、呈现方式都是独特的存在✿◈ღ。798的建筑简单到了极致✿◈ღ,是前工业时代的典范✿◈ღ,但同时也非常有性格✿◈ღ,值得投入一番✿◈ღ。
即便稍加装饰或不装饰✿◈ღ,798所拥有的原汁原味的实用包豪斯厂房✿◈ღ,也可以为艺术家们提供充分的施展空间✿◈ღ。798厂房的设计师来自东德德绍市✿◈ღ,出身于包豪斯学院✿◈ღ,798的建筑本身就是极具文化价值的建筑遗产✿◈ღ。可以说✿◈ღ,798诞生初期的大空间✿◈ღ、低租金(Robert租下的120平方米食堂年租金28470元✿◈ღ。)✿◈ღ、高自由度✿◈ღ,让这里成为了废墟之上的乐土✿◈ღ,成为了艺术家们的诺亚方舟✿◈ღ。
而当时的中国✿◈ღ,正缺少这样一个相对正式✿◈ღ、稳定的当代艺术的试验和发表空间✿◈ღ,798正是以这样的姿态✿◈ღ,走入了大众视野✿◈ღ。艺术家们白天埋头创作✿◈ღ,晚上串门吃饭✿◈ღ,不远处的厂房还没有完全停产✿◈ღ,艺术家与工人相安无事✿◈ღ,各忙各的✿◈ღ。一个黄金时代似乎指日可待✿◈ღ。
2002年✿◈ღ,黄锐将东京画廊引入798✿◈ღ,使之成为798的第一家境外艺术机构✿◈ღ。“北京东京艺术工程”(BTAP)使798从真正意义上开始走向国际✿◈ღ。“北京东京艺术工程”的开幕式客观上成为了798的第一场艺术运动✿◈ღ。为了这次开幕✿◈ღ,黄锐等人合伙出钱改造了现在人们看到的不锈钢通道✿◈ღ,第一次挂出了艺术区的牌子✿◈ღ。
但是七星集团通知艺术家们✿◈ღ,798已经被规划为“中关村电子城”✿◈ღ,2005年年底将要完成拆迁✿◈ღ。据黄锐回忆✿◈ღ,当时七星集团办公楼的三层有一个中关村电子城的整体规划展示台✿◈ღ,囊括了798所在区域✿◈ღ。而七星集团当时也冻结了的租赁计划✿◈ღ,不再与艺术家们续租✿◈ღ。
是要长久地住下去✿◈ღ,还是甘心三年半后走人?30多位艺术家集合在咖啡馆开了会✿◈ღ,必须要做点什么✿◈ღ,否则就是等死✿◈ღ。
最终✿◈ღ,黄锐等人发布了一篇名为《关于七星集团突然措施的几点担忧》的公开信✿◈ღ,向朝阳区政府进行策略性求助✿◈ღ:“艺术区活动广为全世界主流媒体✿◈ღ、政府✿◈ღ、非政府组织✿◈ღ、艺术家✿◈ღ、艺术爱好者与普通民众所知并关注✿◈ღ,由此突然措施带来的国际影响是否一概由七星集团承担?”
黄锐在日本从事传统建筑保护的经历✿◈ღ,让他深知对于城市规划✿◈ღ、老建筑改造的理念✿◈ღ,如果能够传达到决策者耳中✿◈ღ,并借助决策者的力量来推动✿◈ღ,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ღ。于是✿◈ღ,他提出798数字符号✿◈ღ,提出改造理念✿◈ღ,以邀请东京画廊为起点✿◈ღ,发出很多邀请✿◈ღ,把各种国籍✿◈ღ、各种身份的有社会影响力的名人吸引搬迁到798✿◈ღ。
艺术家的力量是薄弱的✿◈ღ,与七星集团及中关村电子城的政策规划无法同日而语✿◈ღ。在此情势之下河北财达大智慧✿◈ღ,开放展览是唯一的选择✿◈ღ。黄锐等人发起了“再造798”运动✿◈ღ,后在与七星集团的矛盾纠纷过程中更名为“大山子艺术节”(DIAF)✿◈ღ,号召艺术家们开放自己的工作室✿◈ღ。
由于1979年发起的星星运动对中国社会✿◈ღ、当代艺术影响很大✿◈ღ,黄锐这一代的艺术家大多骨子里凝聚着抗争精神✿◈ღ。追求开放的艺术环境造成了政治矛盾✿◈ღ,当公开的艺术行为扩大化✿◈ღ,政治民主和意识自由自然就成了题中之义✿◈ღ。黄锐对于潜在的自我牺牲带着近于调侃的无所谓✿◈ღ,“这场社会运动只有我能完成✿◈ღ,因为策划只是一个起意✿◈ღ,真正得到结果✿◈ღ,要靠顶住压力✿◈ღ、不妥协的执行✿◈ღ。”
开放展览远非字面意义那么简单✿◈ღ,开放意味着必然会有交流✿◈ღ、对比✿◈ღ、反思及进一步的行动✿◈ღ。能否接纳这一系列蝴蝶效应✿◈ღ,反映了一个社会是否具有当代意识✿◈ღ。很快✿◈ღ,开放搅动了气氛✿◈ღ,带动了触角发达的媒体——2003年✿◈ღ,美国《时代》周刊将798艺术区评为全球最有文化标志性的22个城市艺术中心之一✿◈ღ;《新闻周刊》因798把一个废旧厂区变成了时尚社区而将北京评选为年度12大世界城市之一河北财达大智慧✿◈ღ。2004年✿◈ღ,北京被列入美国《财富》杂志一年一度评选的世界有发展性的12个城市之一✿◈ღ,入选理由之一依然是798✿◈ღ。
而国际媒体带动了国际政治家来访✿◈ღ,从德国总理施罗德✿◈ღ,到比利时女王✿◈ღ,再到欧盟主席巴罗佐✿◈ღ。2005年✿◈ღ,当欧盟主席巴罗佐坐在黄锐的咖啡馆里喝了杯咖啡的时候✿◈ღ,黄锐知道✿◈ღ,798保住了✿◈ღ。
2004年到2006年✿◈ღ,“大山子艺术节”共举办了三届✿◈ღ,每次都由艺术家自行组织(此三届过后✿◈ღ,艺术节便由官方接手)✿◈ღ,其间还穿插了各种形式和规模的艺术展✿◈ღ。798的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ღ,而且为有志艺术家提供了一席之地✿◈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当代艺术试验场✿◈ღ。
黄锐形容说✿◈ღ,798像梦一样美✿◈ღ,而且成为了现实✿◈ღ;即便她现在不美了✿◈ღ,但曾经是美的✿◈ღ。现在的人们确实比从前急功近利得多✿◈ღ,但相比较来看✿◈ღ,798仍旧是美好的✿◈ღ,相对自由的✿◈ღ。
2003年非典期间✿◈ღ,黄锐等人发起了“蓝天不设防”活动✿◈ღ。在黄锐的认知观念里✿◈ღ,这是归类于“好玩”的一类行为✿◈ღ,根据“游戏规则”✿◈ღ,每个艺术家每周末做东请客一次✿◈ღ。但在“好玩”的背后✿◈ღ,是艺术家的社会担当✿◈ღ。艺术家是不能够✿◈ღ,也不应该顺从社会主流意识的✿◈ღ。反其道而行之✿◈ღ、维持不同声音的平衡才是艺术家的本职工作✿◈ღ。黄锐的家宴往往演变为一场行为艺术✿◈ღ,突破了日常性✿◈ღ、现实性✿◈ღ、功利主义✿◈ღ,只为好玩✿◈ღ。
看得出黄锐在言语间对这片他曾经为之战斗过✿◈ღ、呐喊过的艺术区饱含着感情✿◈ღ。而今✿◈ღ,黄锐已不似白手起家时那般锋芒毕露✿◈ღ,创作的主题仍与社会政治息息相关✿◈ღ,只是会更加隐晦✿◈ღ,不再从偶然事件出发发出呐喊✿◈ღ,而是从更高的视角审视长期来看社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ღ。相对于艺术家的成熟和冷静河北财达大智慧✿◈ღ,艺术区走出了当初被迫突围保命的困局✿◈ღ,却未及成熟而变质✿◈ღ。而今的798商铺林立✿◈ღ,游人如织✿◈ღ,著名时尚品牌和跨国企业的logo更是随处可见✿◈ღ,宝马✿◈ღ、耐克✿◈ღ、三星✿◈ღ、索尼✿◈ღ、香奈儿……然而艺术家的数量反而在下降✿◈ღ,艺术家本就暧昧的身份变得更加模糊不清✿◈ღ。
以笔者自身的经历来看✿◈ღ,2007年前后来798主要是逛画廊和展览✿◈ღ;2013年前后更多是参加一些线下活动✿◈ღ,喝茶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ღ,听古琴✿◈ღ;到了2015年✿◈ღ、2016年✿◈ღ,除了工作需要✿◈ღ,似乎只有跟朋友约会吃饭才会来到这里✿◈ღ。
网上蔓延着一种悲观的言论✿◈ღ,798的历史已经是798尚存的最后资本了✿◈ღ。如今的798✿◈ღ,艺术搭台✿◈ღ,商品唱戏✿◈ღ,背后更是有资本的力量在左右✿◈ღ。一直难以彻底解决的交通拥堵问题✿◈ღ、停车问题✿◈ღ、流动商贩管理问题也与798的国际身份不相协调✿◈ღ。中国似乎有一个逃不出的文化怪现象✿◈ღ,每一个文化创业园区最终皆沦为小商品市场✿◈ღ。
网上一位艺术评论者的描述直中要害地总结了798的现状✿◈ღ:“早年那种行为艺术✿◈ღ、露天小剧场✿◈ღ、艺术书店✿◈ღ、随处可见的装置雕塑✿◈ღ、各种 ‘野路子’艺术展不见了河北财达大智慧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ღ,代之以美协系✿◈ღ、书协系中国书画联展河北财达大智慧✿◈ღ、山水画展✿◈ღ、行画专卖店✿◈ღ,原先的前卫画廊卖起了T恤✿◈ღ、纪念品✿◈ღ,摄影橱窗改小卖部河北财达大智慧✿◈ღ,兜售瓶装酸奶和冰激淋✿◈ღ。昂贵的租金✿◈ღ,使大空间的存续越发艰难✿◈ღ,于是条块分割——798的小商品市场化发展前景已日渐清晰✿◈ღ。”
对即将于2016年7月开幕的798诞生回顾展览✿◈ღ,黄锐寄予了很高期望✿◈ღ。798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ღ,如何在“元老”艺术家们的争取下免于拆毁✿◈ღ,如何一步步走入国际视野✿◈ღ,又是如何在管理者(当初的拆迁主张者)的经营和土地急剧增值的大背景下日渐丧失艺术的实验性✿◈ღ、先锋性——正面回应没有意义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ღ,我们需要一场具有国际水准的展览✿◈ღ,像无声的历史讲述✿◈ღ,让人们看到一些被忽视的内容✿◈ღ。
我对当代艺术虽说兴趣不大✿◈ღ,但追溯一件事物的诞生和成长✿◈ღ,还原一段历史✿◈ღ,倒是我的兴趣所在✿◈ღ。说实线的次数极少✿◈ღ,除了两次采访需要✿◈ღ,去了艺术家工作室✿◈ღ,此外全部是和朋友去茶馆✿◈ღ、古琴馆✿◈ღ。对园区内的当代艺术机构✿◈ღ,我知之甚少✿◈ღ。而后者才应当是798的原创力和核心动力✿◈ღ,不是么?
为了这次采访✿◈ღ,我在798唯一一座停车楼里上上下下绕了半个小时都没找到空车位✿◈ღ。偌大的停车楼✿◈ღ,有五六层✿◈ღ,一个工作人员都没有✿◈ღ,很多车占了2个车位或者停在狭窄的拐弯处✿◈ღ,目测还有不少僵尸车辆✿◈ღ,从落灰程度看停了至少半年了✿◈ღ。最后迫不得已快迟到了✿◈ღ,我只能贴边停在最后一个直道上✿◈ღ。在我的观念里✿◈ღ,一家机构的附属设施(停车位✿◈ღ、卫生间✿◈ღ、垃圾桶)的整洁有序程度✿◈ღ,是我用来断定机构经营状况的重要参考依据✿◈ღ。
据说如今的798已经被餐馆和小商品摊位挤占不少✿◈ღ,我一点不意外✿◈ღ,这似乎全中国艺术园区的共同宿命✿◈ღ。